A.自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
B.自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20日
C.自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30日
D.自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20日
A.强制征收
B.扣押货物
C.责令李某提供纳税担保
D.定期定额征收
A.①②③
B.①②④
C.①③④
D.②③④
A.泄露干部选拔任用应当保密的内容
B.在考试工作中泄露试题
C.扩散干部选拔任用应当保密的内容
D.优亲厚友
被告人,李某,男,25岁,农民。被告人,王某,男,22岁,农民。
被告人李某和王某是同乡,二人约好一同外出,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,只好返乡。途中在株洲转车,二人身上所带钱已经所剩无几,看到车站附近有一杂货店,顿生邪念,商量去抢杂货店,就用剩余的钱买了二把匕首。深夜,二人手持匕首去敲杂货店的门,店主开门后,二人见店内有数人在打牌,犯罪行为难以得逞,转身逃跑,但均被抓获。
试问:李某、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?请说明理由。
A.监察人员李某为检举人的舅舅
B.监察人员李某的儿子系监察对象
C.监察人员李某系本案证人
D.监察人员李某系监察对象高中同学
A.正确,因为翻译人员不属于依法应当回避的人员之列
B.错误,因为翻译人员属于依法应当回避的人员之列,李某与本案有利害关系,应当回避
C.正确,虽然翻译人员属于依法应当回避的人员范围,但在一时找不到其他翻译人员的情况下,可以让李某暂时担任翻译工作
D.错误,翻译人员虽然不属于依法应当回避的人员范围,但在本案中,李某与案件处理结果之间存在利害关系,所以也应当回避
A.2009年6月1日之前
B.2009年6月20日之前
C.2009年9月1日之前
D.2009年9月20日之前